房价方面却一直处于徘徊的状态 为了实现大力去库存的目标,国家出台一套组合政策,这在以前恐怕也是很少见的,从现在的结果看,虽然销售的好转较为明显,但是在房价方面却一直处于徘徊的状态。 除了“去库存”和夯实楼市回升基础外,此次公积金政策调整,也在于全面落实“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纠偏政策“一刀切”的负面影响。去年“9·30”新政以来,松绑二套房贷认定标准、降低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以及营业税免征期“5改2”,是包括深圳、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楼市快速走向火热、投资需求泛起的主要原因。因此,此次政策调整,第一次在公积金上提出差别对待,政策纠偏意味浓厚。而且,包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在内的重点城市,由于楼市持续回升,以及前几次公积金新政的实施,公积金可贷额度受到严重冲击。目前,这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公积金“无钱可贷”和“排队等贷”的局面。为了解决“额度荒”的问题,近期广州和南京已经开始启动“公转商贷款贴息”模式,即由商业银行向市民发放执行公积金利率的贷款,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之间的利息差额,由公积金中心向银行支付。同时,重点城市公积金贷款额度也有限制,比如北京和上海家庭最高贷款额度均为120万元,广州和深圳分别为80万元和90万元。在近期房价持续回升的背景下,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20%的政策基本无望在这些城市“落地”。由此,此次公积金新政完全是针对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出台的。而且,多数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由于房屋总价低,公积金贷款上限能够覆盖单套房总价。再加上,这些城市公积金贷款买房的比例也比较高,此次政策调整也有较好的针对性。包括此次三部委发布公积金“新政”,再结合近期“限外”政策全面松绑,全国性的楼市政策告别了“3·30”新政以来的“空窗期”。新一轮政策扶持,是在宏观经济前瞻性指标(如PMI)走弱、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等冲击下,以及我国“稳增长”基础仍需夯实的背景下来发布和实施的,具有实时性、合理性和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发挥内需在“稳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政策的实施往往都是着眼于宏观,对于每个行业的作用情况肯定不太一样,有的可能会明显一些,恐怕这也是许多人会对政策出台的针对性会有一些片面理解的原因吧。 |